[新聞] 校園能源保護網,微電網校園建設(中正e報)

感謝中正E 報記者吳佑珉、游瑀涵採訪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庭官博士,分享李博士自 15 年前開始參與國科會能源主軸計畫第一期、第二期,持續耕耘發展微電網技術的經驗,也期待微電網技術能自近期台電公司與北中南指標大學合作的校園微電網起,樹立標竿典範,後續進行更多推廣導入,一起為台灣分散式電網韌性努力。

校園能源保護網 微電網校園建設

發布日期 : 2025-01-06
【記者 吳佑珉、游瑀涵/綜合報導】
https://enews.ccu.edu.tw/p/404-1089-67626.php?Lang=zh-tw

國立中正大學獲得台灣電力公司1億元的補助,建置校園微電網,未來將具有節能、儲能、創能功能,除了強化校園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應變能力,也可以結合教學與研究,進一步培養電力專業人才。不僅可以提升校園用電品質,也能成為全國學校觀摩與學習的典範。

台灣微電網發展進程

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技正 賴閣廷:「『大學節能及電力韌性推動建置案』這是由台電公司提供經費,補助全國北中南三區各一所大學,以1億元作為校園微電網建制經費,以體現校園的儲能、節能與創能。在總務處同仁、工學院老師組成的微電網團隊(的)努力,及化學系、法律系老師協助下,從(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在內的南區12所大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台電公司1億元建置補助經費。」

台灣微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庭官:「台灣微電網在大概15年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這邊其實一直有能源的主軸計畫,這個主軸計畫的第一期計畫跟第二期計畫(中),每一期計畫大概是5年,第一期計畫其實就已經開始有一些微電網技術的萌芽,譬如說,在電力電子的技術裡面,不單純只是說太陽能併網,它可能還需要太陽能在做一些功率的調節、發展的一些核心技術,在一些電力電子的設備上。在資通訊的設備,跟在一些調控的技術上,其實也都有相對的一些發展。」

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技正賴閣廷:「微電網系統架構主要是由五種設備組成,包含可以存放電能的儲能電池一組、直、交流電力轉換系統兩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一組、柴油發電機一組及管控電力調度的電能管理系統一組。」

電網強韌化 兼顧創能與儲能

台灣微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庭官:「微電網,它基本上還是一個電網,(台電主)電網的一個強韌化,就能去補足很偏遠的地區的一些用電品質。我以水資源來談,假設今天自來水廠要把水送到家裡面,這時候中間的水管很多的雜質,中間很多漏水或者是水管後面的用戶太多,導致於說這個水管可能它的流量不夠,它可能家裡的水壓不夠,你家裡的水的品質可能比較差。再來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怎麼水會有很多不穩定。相對於電,其實概念很像,台電是一個很大型的電力的容量,它透過這些輸配線,把電送到每一個家裡面,這時候其實輸配線,它都會有一定能量的一些損失,電經過電阻它就會有熱量產生,就會有一些能量的消耗,所以這一系列(過程)到家裡面的時候,包含說電力的損失,或者是一些輸配線的線路,是不是足夠的容量去提供你在這個區域裡面,所有的一些家庭的使用。台電算大水庫,到家裡面(微電網)其實像小水庫,家裡面有一個很好的小水庫,你這小水庫你平常用電或用水是透過這個小水庫,或用儲能的系統去使用這樣的電力,你家裡的電力相對就會非常的穩定。」

校園微電網建置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總務長 楊哲優:「目前10月底,10月底才去跟台電做MOU(合作備忘錄)的簽立,其實之前就已經開始作業了,因為這個金額比較大,採購程序要讓廠商能夠閱覽我們要做什麼東西,閱覽的期間到了以後,我們就正式上網公告,我們這個案子是找統包廠商,到時候他會整個做一些細部設計跟施工。我們太陽能板的設置是用在,整個射箭場本來就有一個頂棚,那個頂棚也會設置太陽能板,另外還有兩側,所以對於整個景觀的衝擊應該是比較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地方其實平常使用的人會比較少,因為它整個在充電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比較低頻的聲音出現,我們也是盡量說避免干擾到校內的教職員工身上。台電停電的時候,我們學校可以靠這個儲電設備,來供應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域用電,不是像一般不斷電系統半個小時而已,我們這個供應可以達到8個小時以上,這個是微電網算是蠻重要的一環,希望說在台電停電的時候我們發揮這個孤島效用。」

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技正賴閣廷:「我們這個校園微電網系統建置後,可發揮的效益第一個面向是,它可以提升校園供電的品質,可以有效的減少設備損壞或停電的風險;那第二個面向就是,它可以提供校園重要的設備與設施緊急維生用電,持續提供學人宿舍區、單身宿舍區、理學院二館與自來水廠的緊急用電;第三個面向就是,它可以提供全國各級學校參訪與觀摩,接待各界參訪以及中小學的校外教學參觀;第四個面向是,每年可以為我們全校節省約600萬元的電費。」

微電網實施成果 運維專業訓練

台灣微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庭官:「山區(像是)烏來這邊,台電有做一些很小型的、學校的一個微電網的示範計劃,讓這個地區平時在颱風天,或者交通其實有時候容易中斷(的情況時),這一中斷,它的電力恢復可能都是兩、三天以上的時間,那其實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開始有這樣的一個比較偏鄉、饋線(電網支線)比較末端的地方,開始有些微電網的計劃,這些微電網的計劃,在停電的時候,你有一個自給自足的電力可以去做一些防災、救災,這樣的一個微電網的一些設置。它如果是一個電網,那\你要把電做一些輸送,你其實有一些傳輸線、電力線,這些需要長期的一些維護,每五年、每十年你可能需要做一些關鍵設備的汰換,這個維護的體系,其實它比較不像是我們一般人,在沒有接受過任何的電力知識,我就開始去把這個設備自己關掉,然後換一台很像的設備,它就可以順利運行了,它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它可能需要電力的一些知識的訓練,對設備的一些了解。」

電力人才培育 學生參與實務

國立中正大學總務長楊哲優:「這個計畫其實最重要的,其實台電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訓練電力人才,所以希望說透過這個微電網的計畫,能夠請學校多訓練一些電力相關方面的人才,我們發包時是施工完成之後,整個設備都會交給我們學校,那我們在整個施工的要求方面,包括虛擬情況的設置,他們廠商都要幫忙弄好,我們電機系電力組那邊,就會有同學去做整個實驗場域的模擬實作,還有去觀摩電力設備設置的情況,讓他們能夠實地的去了解。」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張雅淇:「中央大學的微電網,我們是有分成三個微電網,那分別是15kW、30kW跟60kW,我們的微電網的一個組成就是會有PCS(電力轉換系統)、儲能系統、以及燃料電池。」

台灣微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庭官:「以學校來看的話,學校其實可以配合各個大學裡面,它本身既有的一些科系,譬如說中正大學,適合做一些電力電子的技術、資訊管理的一些技術,這兩個技術也許在中正大學建置微電網的情況之下,學生其實在一開始就可以知道研究了這些技術,我接下來做的一些技術,會落實在怎麼樣的一個微電網的形態,跟微電網做很好的一些結合,學生學了很多的專業技術,學了很多設備開發技術,甚至連維運(維護運行)的概念都有了之後,這樣培養出來一個專業的一個工程師,其實進到業界之後,馬上就可以跟很多的產業,去做很快速的結合。」

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技正賴閣廷:「它可以支援我們工學院相關課程教學與研究,這個微電網除了實際調度電力的運轉平台外, 我們也規劃支援微電網相關課程的教學平台,學生可以參考運轉平台長期記錄的用電數據,來分析校園負載特性,並且進一步在教學平台進行電力調度及最佳效益模擬等專題研究,一來可以提高學校節電的效益,也可以提供學生難得的實際電力調度機會,增加學生實務操作的經驗、增強日後就業的自信,本校校園微電網系統建置完成後,我們中正大學將成為全國各級學校微電網系統規模最高的學府,是一套同時具備改善電力品質、緊急防災、教育宣傳、節能與教學研究等多功能的校園微電網系統,對其日後的成效,本人相當的樂觀,也非常的期待。」

新聞影片